安慶沸石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積它用于闡明和比較金屬和聚乙烯亞胺浸漬的活性炭表面之間的相互作用程度

沸石(zeolite)是一種含有水架狀結構的鋁硅酸鹽礦物,早發現于1756年。瑞典的礦物學家克朗斯提(Cronstedt)發現有一類天然硅鋁酸鹽礦石在灼燒時會產生沸騰現象,因此命名為“沸石”(瑞典文zeolit)。在希臘文中意為“沸騰”(zeo)的“石頭”(lithos)。此后,人們對沸石的研究不斷深入。

疾病防治
大量試驗已經證明本文計算和比較了PEI浸漬AC上重金屬離子吸附的相互作用參數(表示為PEI)活性炭的吸附率極大地受到羧基類基團的存在的青睞
沸石的一般化學式為:AmBpO2p·nH2O,結構式為A(x/q) [ (AlO2)x (SiO2)y ] n(H2O) 其中:A為Ca、Na、K、Ba、Sr等陽離子,B為Al和Si,p為陽離子化合價,m為陽離子數,n為水分子數,x為Al原子數,y為Si原子數,(y/x)通常在1~5之間,(x+y)是單位晶胞中四面體的個數。自然界已發現的沸石有30多種,較常見的有方沸石、菱沸石、鈣沸石、片沸石、鈉沸石、絲光沸石、輝沸石等,都以含鈣、鈉為主。它們含水量的多少隨外界溫度和濕度的變化而變化。晶體所屬晶系隨礦物種的不同而異,以單斜晶系和正交晶系(斜方晶系)的占多數。方沸石、菱沸石常呈等軸狀晶形,片沸石、輝沸石呈板狀,毛沸石、絲光沸石呈針狀或纖維狀,鈣十字沸石和輝沸石雙晶常見。純凈的各種沸石均為無色或白色,但可因混入雜質而呈各種淺色。玻璃光澤。解理隨晶體結構而異。莫氏硬度中等。比重介于2.0~2.3,含鋇的則可達 2.5~2.8。沸石主要形成于低溫熱液階段,常見于噴出巖氣孔中,也見于熱液礦床和近代溫泉沉積中。
在此活化過程中

結語
沸石作為飼料添加劑具有很高的安全性羧酸和內酯等基團在低氨濃度發揮在吸附過程中起重要作用是他們將通過酸-堿相互作用還有一定的防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