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發布了關于印發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
通知指出:
推進智能制造,能夠有效縮短產品研制周期,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降低運營成本和資源能源消耗,加快發展智能制造,對于提高制造業供給結構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培育經濟增長新能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貫徹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中國制造2025》,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聯合組織相關單位和專家,通過大量的研究和調研,在充分聽取了專家、行業協會、重點企業及各地主管部門的意見基礎上,編制完成了《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下稱《規劃》)。
《規劃》作為指導“十三五”時期全國智能制造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明確了“十三五”期間我國智能制造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和重點任務。
《規劃》提出智能制造發展的指導思想是: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
黑、白、綠、紅、藍、橙、棕和灰,電線外面的絕緣護套顏色通常都有自己的指代意義。
電線顏色背后的含義
所以,在擺弄新燈具時,除了關掉斷路器之外,還要確定你接下來要碰到的每根帶顏色的電線都有什么含義。
居民用電開始并沒有系統的顏色編碼,甚至都沒有正確使用的一套標準。1879年,當愛迪生第一次引入電燈后不久,保險行業開始發放一些安全指南。
第一套正式的指南出現于1881年,內容包括編址容量、絕緣及安裝。但沒有對電線顏色進行分類。
第一個國家電氣規范(NEC)是NBFU在1897年提出的,它也忽略了電線顏色問題的規范化。
后來在1928年,NEC更新改版,其中有一個要求是建立接地線顏色的規范,就是后來的白色或天然灰,還禁止這些顏色應用于活線和中性線。
更進一步的顏色編碼是NEC在1937年推出的新版,把用色彩編碼了的線利用與“多分支電路”,并且規定三個分支的電路的線要用黑色、紅色和白色。更多分支的可以加入別的顏色,比如黃色和藍色。
1953年,NEC改變了接地線的顏色,變為綠色或是裸線。綠色也被禁止用于電路線(比如活線和中性線)。
NEC的1971年版本把彩色多支路編碼給跑起來,雖然白色、天然灰、綠色和黃綠條紋仍然保留,這些顏色也被禁止用于接地線。
這次的規范丟掉了通路電線的刻板的顏色編碼要求,因為沒有足夠的顏色來讓系統、電壓與電路區分。
電線顏色背后的含義
紅色是火線,藍色是零線,黃色或黃白相間的是地線最常用的;黃色、綠色、紅色代表相線。也可以說是火線這種線都帶電的。
藍色代表零線,這根線一般不帶電的,但也有帶電的時候。那就是零線斷了時這根線就帶電了,雙色代表地線,這根線是最安全的。
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全面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部署,將發展智能制造作為長期堅持的戰略任務,分類分層指導,分行業、分步驟持續推進,“十三五”期間同步實施數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示范引領,以構建新型制造體系為目標,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為重要抓手,著力提升關鍵技術裝備安全可控能力,著力增強軟件、標準等基礎支撐能力,著力提升集成應用水平,著力探索培育新模式,著力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為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打造我國制造業競爭新優勢、建設制造強國奠定扎實的基礎。
《規劃》提出2025年前,推進智能制造實施“兩步走”戰略: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發展基礎和支撐能力明顯增強,傳統制造業重點領域基本實現數字化制造,有條件、有基礎的重點產業智能轉型取得明顯進展;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撐體系基本建立,重點產業初步實現智能轉型。
《規劃》提出了十個重點任務:一是加快智能制造裝備發展,攻克關鍵技術裝備,提高質量和可靠性,推進在重點領域的集成應用;二是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創新,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布局和積累一批核心知識產權;三是建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開展標準研究與實驗驗證,加快標準制修訂和推廣應用;四是構筑工業互聯網基礎,研發新型工業網絡設備與系統、信息安全軟硬件產品,構建試驗驗證平臺,建立健全風險評估、檢查和信息共享機制;五是加大智能制造試點示范推廣力度,開展智能制造新模式試點示范,遴選智能制造標桿企業,不斷總結經驗和模式,在相關行業移植、推廣;六是推動重點領域智能轉型,在《中國制造2025》十大重點領域試點建設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在傳統制造業推廣應用數字化技術、系統集成技術、智能制造裝備;七是促進中小企業智能化改造,引導中小企業推進自動化改造,建設云制造平臺和服務平臺;八是培育智能制造生態體系,加快培育一批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大力發展龍頭企業集團,做優做強一批“專精特”配套企業;九是推進區域智能制造協同發展,推進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集群建設,加強基于互聯網的區域間智能制造資源協同;十是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隊伍,健全人才培養計劃,加強智能制造人才培訓,建設智能制造實訓基地,構建多層次的人才隊伍。同時《規劃》提出了加強統籌協調、完善創新體系、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創新金融扶持方式、發揮行業組織作用、深化國際合作交流等六個方面的保障措施。
《規劃》作為“十三五”時期指導智能制造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將統籌國內智能制造發展,加快形成全面推進制造業智能轉型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