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r id="0p4dr"><legend id="0p4dr"></legend></wbr>
  • <wbr id="0p4dr"></wbr>

  • <sub id="0p4dr"><listing id="0p4dr"></listing></sub>
    <form id="0p4dr"><span id="0p4dr"><track id="0p4dr"></track></span></form>

    <sub id="0p4dr"></sub>
    <form id="0p4dr"></form>
      • 廢電池污染防治需“按套路出牌”
        發布者:新能源汽車圈  發布時間:2017-01-17 10:35:20  訪問次數:285

          近幾年,在混合動力汽車技術逐步成熟、動力電池成本逐步降低大背景下,各大企業紛紛扎堆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然而如何解決新能源汽車退役動力電池流向以及廢電池帶來的二次污染,正成為當下行業熱點話題。

          為完善環境技術管理體系,指導污染防治,保障人體健康和生態安全,引導行業綠色循環低碳發展,2016年12月26日,環保部發布公告,即日起開始執行新修訂的《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簡稱“污染防治政策”)。該政策適用于各種電池在其生命周期內產生的混合廢料、不合格產品、報廢產品和過期產品的污染防治。

          全周期溯源管理

          污染防治政策表明,我國將逐步建立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等的收集、運輸、貯存、利用、處置過程的信息化監管體系,鼓勵采用信息化技術建設廢電池的全過程監管體系。

          目前,我國的動力電池回收領域的國家級標準規范還沒有完全建立成套的體系。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階段的材料回收、拆解、余能檢測、包裝運輸等眾多標準中,只有余能檢測與拆解規范兩個領域已有成型的國家級標準;厥諛藴始绑w系的不完善導致大部分廢舊動力電池或落入非法經營的小作坊中,或被閑置、拋棄。因此,環保部門通過對電池整個生命周期的監控,建立溯源監管系統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溯源管理方面,湖南邦普報廢汽車循環有限公司(簡稱“邦普”)總經理余海軍曾提到“對電池編碼是為了方便梯次利用。”據了解,邦普在廢電池的回收利用過程中,為每個廢舊動力電池配備溯源碼,從接管廢電池到電池最終被轉化再利用,整個電池都能處在被監控的狀態之中。通過溯源監管,追蹤已報廢或即將報廢的電池流向,不僅能夠避免廢電池以次充好再次流入市場,也能夠提高廢電池回收率。

          生產者延伸責任

          電池企業生產出數額龐大的電池,自然要對其報廢后帶來的問題負責,污染防治政策同時指出:“鼓勵電池生產企業履行生產者延伸責任!

          由于動力電池回收領域的政策風向尚不如新能源汽車鼓勵政策那般明朗,加之安全、收益不明朗等問題,以及電池在運輸、拆解等環節均要求有專業技術和經驗等,部分主機廠和電池生產商皆不愿主動扛起廢舊動力電池回收這項任務。但是在終端產品比如新能源汽車中,電池作為其核心零部件,整車生產者應擔起一定的責任。

          目前,合資企業在國外皆有義務承擔高額的生產者責任延伸所必須繳納的環保處理費,但我國還沒有相關規定,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有些企業在電池回收利用部分通過壓低技術來降低成本的現象。這不但阻礙了回收企業的發展,也對我國環保事業帶來不利影響。

          處理流程更嚴格

          污染防治政策也規定,廢電池在收集過程中應采取有效的包裝措施;廢鋰離子電池運輸前應采取預放電、獨立包裝等措施,防止因撞擊或短路發生爆炸等引起的環境風險;禁止在運輸過程中擅自傾倒和丟棄廢電池。

          考慮到廢舊電池存在包裝不規范情況,在運輸過程中極易發生漏液、短路甚至起火爆炸等。因此,包裝運輸絕不可大意,應交給具備資質和技術能力的專業回收處理企業。

          早在2016年初,工信部發布《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規范條件》,并提及將認定、發布符合該規范條件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企業名單。此白名單可打消在電池回收合作過程中各方的顧慮,促進電池生產商、主機廠與第三方專業回收企業的合作,促進落實廢電池污染防治和循環利用工作,推動電池及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形成閉合循環發展模式的建立。

          污染防治政策還提及廢電池的貯存場所應定期清理、清運。大量的廢電池在長期存放中會發生外包裝老化、破損等情況,若存放場地存在不安全因素,極易引發安全事故。

          長期儲存廢電池的地方將不再得以允許,主要是由于它們一般沒有專業的、規范的廢舊電池回收處理技術,到達清運期的廢舊電池仍要通過生產商或第三方回收企業等進行專業的回收及污染處理。

          污染防治政策強調禁止人工、露天拆解和破碎廢電池。從電池箱到電池模組再到電池單體,每一個拆解環節都需要安全的操作環境和專業、規范的技術。人工拆解廢電池不但會給拆解者帶來生命危險,更會對周圍環境帶來危害,露天拆解更會導致有害廢氣、廢液及廢渣進入環境中。因此,動力電池行業拆解的機械化和自動化將勢在必行。

          動力電池拆解涉及到許多方面,從電池包組到電池單體,從電池單體到電芯極片等,這就需要多層面的技術支持。在動力電池拆解領域,邦普已經協助行業報批了《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拆解規范》這一國家級標準,而且該標準已經獲得國家審批。

          鼓勵回收技術創新

          污染防治政策在最后提到要鼓勵研發自動化、高效率和高安全性的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的模組分離、定向循環利用和逆向拆解技術。

          據余海軍介紹,定向循環不僅是一種應用在電池循環領域上的創新技術工藝,更是一種可運用在整體產業鏈的商業模式。其基本模式是“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原產品”,形成電池全生命周期綠色、高質的閉路循環系統,真正實現廢電池“從來哪里來到哪里去”的定向路徑。

          利用三元前驅體制備所得的三元正極新材料,它具有儲能密度高、循環壽命長、性價比高、加工性能好等優點。國家鼓勵定向循環利用和逆向拆解技術,此項技術既能降低電池生產和整車生產的成本,又能達到保護資源、循環利用的效果。但對于一直從事電池生產和整車制造的電池生產商和主機廠來說,想要投資建設此類技術設備尚有難度。主要是因為需要較高的技術成本和多年的研發實踐。因此,與具備資質的第三方回收企業合作,有助于實現電池生產鏈上下游共贏。

          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實現產業化、市場競爭激烈化的發展時期,污染防治政策不僅為解決后續而來的報廢動力電池污染問題作出了技術規范,同時也指出了廢舊電池污染不容忽視的問題。只有各方共同努力、盡責,才能落實廢電池污染防治工作,實現可循環、可持續發展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免責聲明:焊材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聯系電話:0571-87774297。
      0571-87774297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