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r id="0p4dr"><legend id="0p4dr"></legend></wbr>
  • <wbr id="0p4dr"></wbr>

  • <sub id="0p4dr"><listing id="0p4dr"></listing></sub>
    <form id="0p4dr"><span id="0p4dr"><track id="0p4dr"></track></span></form>

    <sub id="0p4dr"></sub>
    <form id="0p4dr"></form>
      • 【聚焦】機器人狂潮:特朗普勞動力“回收”能否實現?
        發布者:商業周刊  發布時間:2017-01-16 10:24:38  訪問次數:645

          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慣于把勞動力市場歸納為零和游戲:美國企業已經把生產轉移到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而他要把工作崗位帶回美國。

          暫時拋開如何把工作崗位帶回美國的問題不談,這個國家的高昂成本促使企業采用自動化生產,F在還要解決更重要的問題:在美國取代了制造業工人后,機器人也準備在發展中國家如法炮制。如何將那些不復存在的工作崗位遷回美國將會是個難題。

          機器人王國

          全世界用了50年的時間才裝配了100萬個工業機器人。然而據麥格理公司(Macquarie)的分析,下100萬個機器人到位只需要8年時間。重要的是,近來新增的機器人大部分都出現在美國以外的國家,尤其是面臨人口老齡化和工資上漲問題的中國。


        中國正在裝備的工業機器人數量超過全球任何一個國家


          從某些方面來看,這當然是件好事。生產線上的工作單調乏味,有時還充滿危險。

          然而,新興國家傳統上把發展規模龐大的制造行業作為提高民眾生活水平的途徑。現在,機器人和其他形式的自動化正在對這種發展模式構成威脅。2015年11月,聯合國警告稱,發展中國家三分之二的就業崗位可能因此面臨威脅。

        發展中國家有許多工作可以通過自動化來完成


          即使特朗普這樣提倡“美國優先”的人也應該對這一趨勢表示關注,因為在越南、墨西哥或埃及,躋身中產階級的民眾將成為美國產品出口商的潛在客戶。


        相比其制造業勞動力規模,中國的機器人使用率較低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回想二戰后美國中產階級繁榮發展的時候,工廠自動化成本很高。機器人的使用只限于以汽車業為主的少數幾個行業,這些機器人也沒有那么精密復雜。生產力的提高帶動了工資上漲,不過工人并沒有完全因機器人而失業。


          薪酬問題

          亞洲或非洲的貧困國家可能不會那么幸運。如今的機器人能干得多,應用的行業更為廣泛,成本也更低廉。在人類最終因為工資過高被擠出勞動力市場前,機器人的加入使得工人工資上漲的空間變得更小。使用更多的低成本機器人還意味著,制造業可以重新回到發達國家。


          德國機器人制造商庫卡公司

          2015年被中國美的集團收購的德國機器人制造商庫卡公司(Kuka AG)估計,一臺標準工業機器人的成本約為每小時5歐元(約合5.28美元)。制造企業在德國雇傭員工的工資成本為每小時50歐元,而中國工人的工資成本約為每小時10歐元。

          這提出了企業可以收回自動化設備投資成本的周期問題:據麥格理公司估算,中國汽車焊接機器人的成本回收期已經縮短到兩年以下。

          中國制造商正在選擇安裝更多的機器人,尤其用于承擔更復雜的任務,而不是從其他地方(比如另一個亞洲新興經濟體)尋找更廉價的勞動力來源。正如伯恩斯坦(Bernstein)分析師近來指出的那樣,中國并沒有裁掉工作,只是裁掉了工人。

          這可能是制造業就業已經在許多新興經濟體達到飽和狀態的原因,這種趨勢稱為“過早去工業化”,發生在總體就業比例很低的時期和經濟發展的早期階段。


          中國工廠

          需要說明的是,這個觀點并不是反對技術本身。智能手機為用戶提供了獲取世界上大部分知識的途徑,日益普及的智能手機也是獲得服務業工作的通行證。

          但是有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服務業工作(像是為Uber開車)是否會像生產線工作那樣提供豐厚的薪酬或安全保障。這些服務業工作也將面臨更加自動化的風險,就像無人駕駛汽車對出租車司機構成的威脅。

          圍繞服務業中好工作的競爭可能變得更加激烈,從而遏制薪酬上漲。凡此種種,機器人可能最終加劇低收入國家的不平等現象。


          即便是那些從更多自動化和數字化中獲利的商界領袖也越來越關注自動化可能造成的負面后果。在德國,德國電信公司(Deutsche Telekom AG)和西門子公司(Siemens AG)的首席執行官最近都表示,應該為那些被技術取代的工人提供基本收入保障。

          當然,對于類似給不干活的人發錢的做法,特朗普不可能表示贊同。但是以下后果他卻不得不去面對,那就是:幾乎沒有什么制造業的工作崗位回到美國,其他地方創造的就業機會也不多。

      來源:商業周刊
      免責聲明:焊材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聯系電話:0571-87774297。
      0571-87774297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