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7日晚間,河北衡水桃城區一小區某樓層發生爆炸。事故次日,男子張某遙控無人飛行器到事故現場上方拍攝。衡水市公安局稱,該行為影響救援秩序,嚴重擾亂公共場所秩序,因此給予違法行為人張某行政拘留5天的處罰。
無人機航拍被捕事件屢見不鮮
2014年10月22日,北京一科技公司的三名員工,在沒有航拍資質、未申請空域的情況下,操縱燃油助力航模飛行機進行航空測繪,造成多架次民航飛機避讓、延誤,軍隊出動直升機迫降的后果,一審被平谷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年6個月,緩刑2年。
2016年2月12日,中國游客在入境時,因隨身攜帶了一臺可以拍照的無人機,被當地海關給扣押。
2016年10月9日下午4時半,警方發現有3部航拍機在賽場上空飛行,其后在中環龍和道拘捕3名年齡介乎28至42歲男子。
航拍會被捕?民用無人機還能不能飛
美國巴德學院曾公布一組檢測數據,自2013年12月17日至2015年9月12日期間無人機和遙控飛機與民航共發生了327起危險接近事件,其中28次導致航班為了避免與無人機相撞而改變航線。最近兩年,全國已發生多起無人機在空中逼停飛機的事件,無人機已成為民航班機的“隱形殺手”。航空專家宋心之表示,近年來無人機威脅民航班機的情況非常普遍。
根據2016年7月11日出臺的《民用無人機駕駛員管理規定》,在室內運行的無人機、Ⅰ、Ⅱ類無人機,以及在人煙稀少、空曠的非人口稠密區進行試驗的無人機由駕駛員自行負責,無須證照管理。根據2016年9月21日出臺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空中交通管理辦法》,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最大起飛重量小于或等于7千克。
就1月7日河北衡水事件,無人機業內人士表示,從通報的情況看,張某的行為涉嫌“黑飛”。根據現行的無人機管理規定,若進行航拍,需要擁有相關執照,并且在飛行前要申報航線。而目前空管部門只受理運營人即企業或組織提出的申請,張某個人無法獲得航線審批。
但是任有很多網友表示無人機“準買不準飛”。其實并不是“不準飛”,用戶在操作無人機時必須確保三件事:第一,人員要有航空器駕駛執照;第二,航空器要有適航證書,相當于汽車的行駛本,包括了國際登記證、試航證以及電臺執照;第三,要申報飛行計劃。在這些前提下,也要注意不擾亂公共秩序,不危害社會安定。
國內民用無人機市場發展現狀
屢次出現個人航拍被捕現象,或多或少打擊了個人對無人機使用的熱衷程度,但是并不能改變無人機發展的大格局,未來空中安全將會成為重中之重,在《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空中交通管理辦法》等一系列管理辦法出臺的情況下,無人機發展勢頭依然走好。
我國從事無人機行業的單位有300多家,其中規模比較大企業有160家左右,目前在研和在用的無人機型多達上百種。而我國民用無人機共有130余家研制單位和15000架使用量,民用無人機的種類也逐漸豐富,包括固定翼無人機、旋翼無人機、飛艇無人機等。
近年來,無人機開始在民用市場嶄露頭角,其中農林植保和電力能源巡檢這兩個領域在目前已表現出較為迫切的需求趨勢,且具備較為可觀的市場規模前景,而考慮到無人機現階段的技術已大可滿足,故預計供需的契合度較高。在其他相對小眾的民用領域方面,無人機憑借其優勢,預計也將會在消防救災、公安系統、國土測繪、氣象環保監測、包裹派送等方面一展身手。
根據分析,未來十年(2013——2022年),我國民用無人機需求總額將由2013年0.5億美元增至2022年2.8億美元,需求總額將達到14億美元,約占十年無人機需求總額的10.4%,十年復合增長21%。
國內無人機規;裼脛偲鸩,市場潛力巨大。但如何融入民航空域管理體系、適航取證等行業標準規章缺失、較高的消費門檻等問題是國內無人機民用領域成長的主要瓶頸,在加緊出臺相關行業標準的同時,更要做好宣傳和管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