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銷量取得第一背后是面對當下現狀的一種平衡,而豐田讓出頭把交椅的背后,展現的是其對下一步打法的戰略部署,兩年后再看這一次的排位變化,或許會讀出比銷量更多的內容。
12月27日,據相關數據顯示,大眾在前11月的銷量為937.91萬輛,相比豐田1-11月921.9萬輛的全球銷量幾乎多了近16萬輛;而在10月份時,兩家車企的銷量差距為13萬輛,隨著相差數據的逐漸增大,大眾在2016年的全球銷量首次躍居全球車企首位幾乎已成為定局。
在汽車市場中,年終銷量排名一直以來都格外引人注意。而2016年,在大眾爆出“排放門”事件近一年之時,它卻擺脫了豐田多年的壓制,即將把蟬聯四年銷量冠軍的豐田推下寶座。
為何頻頻受罰的大眾能在2016年拿到全球的銷量第一?而在其他區域銷量受影響時,為什么中國依然能為大眾提供巨大的銷售市場?大眾能夠走上全球車企銷量的首位,雖然會讓人倍感意外,但同時也有很多必然之處。
大眾全球銷量為何能拿第一?
隨著大眾憑借前11個月937.91萬的全球銷量幾乎拿到冠軍之位時,豐田的921.9萬輛似乎是稍遜一籌。作為世界最大的汽車制造集團之一,大眾的汽車市場分布于全球各個區域,但細數其重點的三大市場,在美國疲軟、歐洲平穩的情況下,唯獨中國成為了它銷量主力。
在2016年,對于最重要的美國市場而言,因受“尾氣門”影響,大眾集團下大眾、奧迪等品牌柴油車在美國遭到禁售,這對整體的銷量增長產生了極大的不利影響。在今年上半年,大眾汽車的銷量與去年同時期相比下滑了15%,大眾在美國的營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亂。
除了美國市場之外,與其占相同地位的歐洲汽車市場雖出現見頂跡象,銷量增長放緩,但在前11個月歐洲還是為大眾貢獻了近313萬的銷量,同比提升了6.2%,可以說大眾在該市場是緩慢平穩的發展。而在非洲、大洋洲,大眾的銷量本身就很少,可謂是寥寥無幾。
另外,在歐、美兩大市場之外,亞洲中國市場應是大眾成為全球第一的核心因素。據汽車預言家了解,截至11月份,一汽-大眾銷量達到174.8萬輛,而上汽大眾在前11個月的銷輛180.8萬輛,加之進口大眾和保時捷等旗下其他品牌的銷量,大眾在中國的整體銷量預計將超400萬。而這一銷售數據已占到大眾全球整體銷量的42.6%。
這相比于2015年,大眾在華的累計銷量為355萬占大眾全球993萬銷量的35.7%。由此看來,按照大眾此前的整體增長速度,2016年大眾在中國累計銷量占比將比2015年提高6.9%。
所以說,雖然美國、歐洲沒有給足大眾在全球市場中銷量增長的馬力,那么是誰幫了大眾的大忙?答案只有中國。
中國2016年預計占大眾銷量超40%
中國市場份額的快速增大已成為大眾奪得全球銷量第一的關鍵所在。然而問題是當大眾在美國、歐洲等市場銷售因“尾氣門”事件有所阻礙時,為何唯獨其在中國市場不降反增,成為大眾銷量的主戰場?
這其中的一個原因則是“尾氣門”事件所指控的主要是大眾汽車所售的部分柴油車,而中國汽車市場中所售車型都為汽油車。在這一方面,可以說是中國本身的市場環境“拯救”了大眾在華的銷售份額。
事實證明,大眾在華的銷量不僅沒有因“尾氣門”事件受到消極影響。相反的,因受多地的巨額賠償,大眾需在短時間內贏取最大利潤,所以使得其于2016年中投產了大量的新品車型,從而促進大眾在中國的銷量已占到全球整體銷量的42.6%。
在2016年一整年中,僅一汽-大眾就推出嘉旅、捷達、寶來、邁騰、蔚領等多款新品,除了高爾夫、速騰之外,幾乎其全部車型都已更新換代。在全新一代邁騰進入市場后,邁騰品牌在11月的銷量達到1.5萬輛,實現同比增長15.6%。而蔚領的上市也打破了大眾品牌過去只有轎車產品的局面。一汽-大眾各大新品的集體發力,促使其銷量飄紅。
同樣的現象也出現在上汽大眾中,2016年途觀、帕薩特、全新朗逸等新款的推出,使各車型在前11月中的累計銷量均在細分市場中位居首位。另外,據了解,上汽大眾的首款全尺寸大型SUV在廣州車展首發亮相,并于2017年第一季度正式上市。
不論是一汽-大眾,還是上汽大眾,都在豐富、更新產品的基礎上將大眾在華的銷量一步步提高。而在中國市場平穩發展的前提下,雖然排量在1.6L及以下車型的購置稅減半即將結束,但隨著大眾發布購置稅補貼措施,其在華銷量會繼續提升。而這在一定程度上,將提前透支2017年的銷售數量。
豐田為什么讓出了銷量第一的位置
不過當所有人都在關注大眾拿下銷量第一時,豐田似乎成為了敗者,在分析后發現實際并非如此。
據了解,在近8年的時間中,豐田除2011年外已經7次在全球汽車銷量比拼中奪冠。而2016年,豐田卻以16萬之差落位第二,在大眾深陷“排放門”的情況下,豐田究竟為何“讓”出了第一的位置?
其實,豐田“讓”出第一的苗頭早在2016年初就已顯現出來。
據查閱相關數據,豐田當時在中國市場制定的2016年的銷量目標不過是僅僅增長2.4%,為115萬輛;而2016年全球銷量目標與2015年預計銷量比為100%,僅為1011.4萬輛;對于2017年,豐田的銷售目標為1020.2萬輛,與2016年度全球預計銷量比為101%,只增長1%。
從近兩年的銷量目標上可以看出,豐田似乎不再拿銷量作為發展目標。實際上,據12月15日豐田最新快報顯示,豐田集團2016年度全球銷量預計為1009.1萬輛,與2015年度全球銷量比為99%,減少了1%。而其在前11月的全球銷量也僅為921.9萬輛。
不管是目標計劃還是實際發展,豐田的銷量都保持在平穩之中。在大眾、通用等其他車企都紛紛拿新品快速提高市場銷量的時候,豐田似乎顯得格外低調,新款車型少之又少,僅有漢蘭達、榮放等幾款;在北京、廣州等車展上,我們也沒有看到豐田有太大的動作。相反的,在2016這一年中,關于豐田聽到最多的應該是“年輪經營”。
在這個拿銷量作考核標準的時代,豐田不斷保持清晰的發展思路,放棄了當下銷量競爭,放眼未來戰略。而作為“年輪經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TNGA平臺的建立和調試則成為了豐田在2016年中最重要的一個項目。
盡管豐田口頭上稱為TNGA平臺,但這個平臺應該理解為豐田全新的體系結構或者生產思路,它可以通過一系列生產方式上的改進,達到生產更優質的汽車、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車輛性能的目標。豐田自從創立了精益生產模式的之后便成為各個廠商效仿的對象,大眾為實現同樣目的建立MQB平臺,但最終生產成本不降反增。
輿論認為,TNGA一旦形成規模以后,豐田在精益化生產方面將又是一次大的進步。不過就目前而言,TNGA平臺還在不斷的調試之中,相對的供應商需逐漸認識、適應這一平臺,加之機器的匹配、廠區的擴建……這一系列都需要很長時間的來操控,所以不僅是在2016年豐田銷量不會有大幅提高,連同未來的2017年或者是更長的時間,豐田都只在做這一件大事。
正如外界所言,這也許就是豐田在“韜光養晦”。據了解,TNGA平臺已在全球多地推出,一汽豐田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平野雅則曾表示:“計劃2018年導入基于TNGA平臺打造的新車型。這是一款全新車型!笔聦嵣,之前發布的第四代普銳斯已經成為這個平臺下的第一個產物。
除此之外,豐田TNGA平臺未來在中國還將生產凱美瑞、普銳斯、小型SUV--CHR等車型,屆時,這些全新換代車型必能競爭大眾捷達、寶來等產品,使豐田在中國的銷量快速增加。
另外,在這兩年的時間中,豐田還將在中國TNGA平臺上引進并生產插電、混動等車型,同時將氫燃料電池車型在該平臺進行實驗……這樣看來,豐田所有的作為都表明它現在不需奮力搶占市場,而是要布局規劃。
以此來看,大眾在2016年銷量躍居全球車企首位不止有自身產品布局的發力,同時也有外界環境的因素。畢竟在大眾面臨“尾氣門”事件之時,最期望的是以最短的時間賺取最大的利潤,從而平衡企業想更長遠發展。相對來看,豐田的銷量冠軍“失守”,也不必有太多惋惜,因為此時的豐田在做一次戰略性的長久發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