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無法逆轉的新能源時代,各大廠商都在竭力搭上這班車,而頭排顯然有豐田的一個座位,1997年第一款量產混動車普銳斯幾乎開創了新能源汽車的時代,如今豐田突然宣布全力研發純電動汽車,不禁讓各大新能源廠商都慌了神。不過話說回來,一直執著于燃料電池汽車而對純電動明確表示過猶豫的豐田,究竟是為哪般?
今年11月17日,豐田副社長在企業季度財報發布會上對外界宣布,豐田將盡快投身到量產型純電動汽車中去;11月18日,豐田對外透露稱,考慮向中國市場投放純電動汽車;11月30日,豐田汽車對外宣布,成立電動車業務部門“EVBusinessPlanningDepartment”,并由總裁豐田章男直接領導,未來首款純電動車將在2020年發布;12月1日,豐田“EVBusinessPlanningDepartment”正式成立,加速量產純電動汽車。
眼看著如此緊鑼密鼓的運作,豐田發展純電動的決心昭然若揭,可我想此時大家和我的感覺是一樣的——為什么?
眾所周知,豐田推出了世界首款混合動力量產車普銳斯,還有2014年的首款氫燃料電池量產車Mirai,并始終走在這兩個領域的技術前沿,如今2017款插電混動普銳斯已經在海外上市,未來可能也推出純電動版,卡羅拉和雷凌的插電混動版也有望在2018年進入中國,而對于時下比較熱門的純電動汽車,豐田則一直持一副不冷不熱的態度。
雖然早在2012年就在美國市場發售了純電動汽車RAV4EV,但針對純電動汽車,豐田常務董事伊勢清貴僅表示,“續航距離和充電時間仍存在難題,適合短程行駛。
作為與現有乘用車相同的車輛,混動車和插電式混動車(PHV)更為適合”,如此看來,曾經豐田對于純電動的猶豫甚至是抗拒其實是很明顯的,但如今為什么又突然“翻臉”,跳出了燃料電池車轉而大力發展純電動了呢?我想,這與近幾年豐田面臨的“內憂外患”脫不開關系。
先說內憂,盡管豐田一再表示燃料電池汽車才是新能源汽車的正確未來,但就像是計劃趕不上變化一樣,豐田在氫燃料車領域已經遭遇了“瓶頸”。氫燃料電池車成本太高,加氫站等配套設施也相當不成熟,很難在短時間就像加油站一樣普及。
其次產能也跟不上,每年僅3000輛的銷量,一半兒是日本國內自己消化,另一半則銷往歐美,龐大的中國市場卻是空白。研發道路受阻,自然要著眼于更實際的方向。
至于外患,當然是來自各大車企在純電動領域的兇猛攻勢,此前一直將柴油車作為環保車支柱的德國大眾集團也開始轉變戰略,以柴油發動機尾氣排放造假問題為契機,提出了2025年之前將純電動車的銷量占比從目前的1%提高至接近25%的方針。
除了歐洲,國內的比亞迪在純電動車上持續擴大生產,而美國方面,特斯拉汽車也計劃于2017年發售入門級轎車Model3。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將從2018年的車型開始加強監管,豐田擅長的混動車將不再屬于強制要求銷售的環保車。
在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中國,政府也在通過高額補貼推動純電動汽車的普及,中美最新法規甚至像是在故意排擠在環保車領域處于先行地位的豐田。所有這些外界因素都迫使豐田不得不作出戰略上的相應調整。
另一方面,隨著各車企在純電動領域的涉足逐漸廣泛,充電站的建設也在不斷推進,基礎設施的限制正在朝著有利的方向發展。據悉,豐田正在研究更為先進的電動車電池技術,用以改善目前鋰離子蓄電池的續航能力和安全性,還把負責普銳斯汽油混合動力車的首席工程師調任至電動車業務部門。
既然醉心于燃料電池汽車的豐田都按捺不住要淌這趟渾水,看來純電動未來可期啊,豐田的入局無疑將會給市場注入一股強勁的推動力,號稱2020年實現純電動車量產,并且擁有超過300km的續航里程,到時的新能源車市場又會是一副什么樣子呢?讓我們靜坐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