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以來,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乘用車新車銷售量世界第一,大量的新增車輛帶來了汽車保有量的飆升。
根據公安局交通部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2.79億輛,其中汽車1.72億輛;機動車駕駛人3.27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超過2.8億人。
中國汽車市場發展情況分析
汽車保有量達1.72億輛,新注冊量和年增量均達歷史最高水平。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群眾購車剛性需求旺盛,汽車保有量繼續呈快速增長趨勢,2015年新注冊登記的汽車達2385萬輛,保有量凈增1781萬輛,均為歷史最高水平。
汽車占機動車的比率迅速提高,近五年汽車占機動車比率從47.06%提高到61.82%,群眾機動化出行方式經歷了從摩托車到汽車的轉變,交通出行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全國有40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超過百萬輛,北京、成都、深圳、上海、重慶、天津、蘇州、鄭州、杭州、廣州、西安11個城市汽車保有量超過200萬輛。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58.32萬輛,與2014年相比增長169.48%。
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33.2萬輛,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56.93%,與2014年相比增長317.06%。
2015年,小型載客汽車達1.36億輛,其中,以個人名義登記的小型載客汽車(私家車)達到1.24億輛,占小型載客汽車的91.53%。全國平均每百戶家庭擁有31輛私家車,北京、成都、深圳等大城市每百戶家庭擁有私家車超過60輛。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人口統計數據計算:我國每百萬人汽車保有量從2010年的6.79萬輛增長至2015年的12.51萬輛。
2016年半年,汽車產銷1289.22萬輛和1282.98萬輛,同比增長6.47%和8.14%,增幅分別比上年同期提升3.83個百分點和6.71個百分點。其中:乘用車產銷1109.94萬輛和1104.23萬輛,同比增長7.32%和9.23%。
中國后市場的發展情況分析
。1)中國汽車后市場體量較大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過保汽車數量預計約6700萬輛,占汽車保有量的比重為54%。從2012年到至今,中國汽車后市場規模從2490億開始,逐年遞增約1000億元,至今達7660億元,預計2016年年底將接近8000億元。
預計隨著平均車齡逐漸延長、汽車保有量穩步增長,后市場將大概率突破萬億產值。
汽車后市場大體上可分為七大行業:汽保行業、汽車金融行業、汽車IT行業、汽車養護行業、汽車維修及配件行業、汽車文化及汽車運動行業、二手車及汽車租賃行業。而目前,汽車養護行業、汽車維修及配件行業則是各大企業關注的焦點,即對狹義的汽車后市場關注較多。
。2)中國汽車后市場正在改變
長期以來,傳統的中國汽車后市場有著諸多困境。
第一,大而分散。
汽車后市場中小型企業占主導,員工人數50人以下的企業占比為93%,500人以上的企業僅為0.82%。
71%的汽車后市場企業注冊資金規模在50萬元以下,但有1%的企業注冊資金規模達1億元。
第二,混亂。
在過去“躺著掙錢的時代”,造就了汽車4S店體系“重銷售輕服務”的情況,也讓不正規的“路邊店”擾亂了市場秩序,也讓汽車后市場也就形成了“散、亂、差”的局面。
提起維修、保養等一系列后市場中的主要業務,“價格不透明”、“渠道混亂”、“監管難”等諸多詞語最先躍入人們腦海,規范化也勢在必行。
近兩年,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車主消費者通過在線完成交易習慣逐步形成,汽車后市場產業也正在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電商化歷程。
2014年伴隨資本的進入,大量創業型公司涌入,各種商業模式開始出現;到2015年底,原本風頭正勁的上門保養、上門洗車模式開始出現大批量的淘汰現象,這也給飛速擴張的汽車后市場電商企業帶來了危機感。
因此,此前選擇了更為穩健的“線上服務+線下門店”模式的電商企業開始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