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環保風暴席卷全國,停產、斷貨、漲價、倒閉...僅僅幾天時間,全國各個地區多家企業被封被查,原材料漲價,工廠倒閉,企業提前放年假等新聞刷爆朋友圈,本以為風聲一過,一切照舊,然而,現在的環保風暴不僅沒有減弱,反而變得更兇猛了!停產的停產,整改的整改,刑拘的刑拘 ,漲價的漲價,倒閉的倒閉,還有一堆看著關停的廠子摸不著頭腦干著急的小老板們。
原因分析
1.環保問題年年抓,但今年環境問題特別突出,比如震驚全國的霧霾,甚至逼停了學校!加上我國要履行《巴黎協定》的義務,2022年冬奧會的籌備又正在緊張進行,環?滩蝗菥!
2.化工、涂料、塑料、鋼材、煤炭等傳統行業又是重污染行業,所以成為重點整治對象。
對于環保,該不該做?
該!
說得俗一點:再不管環保,各種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帶來的疾病勢必會奪取大多數人的生命!長久以往,人類就會滅絕。
對于環保,“一刀切”對不對?
這個問題,有料的小編收到很多留言,我給大家列出幾個:
Phzelacyc:
中央有沒有估量過,這么一刀切,導致多少工廠關門?殃及多少下游企業關門?會出現多少下崗工人?物價會如何飛漲?百姓如何生存?
在路上:
其實真正治污,沒有從源頭查起,為什么那煤炭盡管接二連三的重大事故屢次發生,國家不想辦用其它的資源代替著手呢?這么龐大的煤炭挖出來,不都變成了排放污染物嗎?其實大部分工廠也跟著倒霉,再這樣一刀切,只能給中國經濟,失業人數造成嚴重的后果。
平安:
環境治理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但是企業封門倒閉,工人怎么辦,扔給社會,年紀一大把到哪里去找工作,政府考慮過嗎?
一米陽光:
早就該查啦,那些污染企業不知己害死多少附近的人
王文峰:
怎么不先想想為什么京津附近污染最重?霧霾也愛北漂?人口結構經濟結構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有問題了就要一刀切的處理,和人民商量過嗎?這么多年了拿出合理解決方案了嗎?學了一招應急響應你看這牛的!各地都應急了!平時呢?
其實,要淘汰落后產能可以,但突然“一刀切”就不對了!做什么事情都要有緩沖的時間,至少要先通知整改。而且,現在搞的大多是沒日沒夜辛苦工作的小老板,那可是他們辛苦得來的全部身家,被整的每天提心吊膽。幾十年發展的后遺癥,一下讓這些中小企買單可不行,犧牲肯定是要有的,但不是全讓中小企業來接盤!就好比汽車尾氣有污染,你可以限號,可以宣傳步行、騎車的好處,但你讓人家20萬以下的車禁止上路,這就不合理了。
退一步說,政府要環保,能有多少老板拿得出幾百萬來做環保設施,唯一的出路是政府規劃環保產業園區,污染集中處理。設立符合實際的條件,讓這樣小工廠入駐,這樣才是多方共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