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r id="0p4dr"><legend id="0p4dr"></legend></wbr>
  • <wbr id="0p4dr"></wbr>

  • <sub id="0p4dr"><listing id="0p4dr"></listing></sub>
    <form id="0p4dr"><span id="0p4dr"><track id="0p4dr"></track></span></form>

    <sub id="0p4dr"></sub>
    <form id="0p4dr"></form>
      • 特朗普稱上任即退出TPP 將如何影響汽車業
        發布者:蓋世汽車  發布時間:2016-12-21 10:42:41  訪問次數:220

          美國時間11月21日,特朗普通過視頻闡述了他上任100天執政計劃,他在視頻中表示,將會在上任的第一天,發布總統行政令,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

          TPP的歷史,要追述到2005年7月智利、新西蘭、新加坡和文萊四國簽訂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議”(TPSEP),這個協議就貿易、服務、知識產權貿易和投資等相關領域給予互惠的經濟合作協定。由于初始成員國為四個,故又稱為“P4協議”。2008年,伴隨美國高調宣布加入這個P4協議的談判,再加上秘魯、越南和澳大利亞緊隨其后,P4就升級成了P8,在2010年3月15日正式啟動了TPP協議的談判。此后,伴隨加拿大、墨西哥、日本等國的加入,P4很快擴張到了P12,于是TPP框架協議共有12個成員國參與,分別為: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文萊、智利、馬來西亞、墨西哥、新西蘭、秘魯、越南。TPP此前由美國來主導,于2015年10月5日達成基本協議。

          在此前TPP的基本協議中,由于TPP的談判框架協議主要由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以及為這些公司服務的律師事務所、政客來推動,其談判所聚焦的主要利益是:

          1.便于跨國公司有效利用發展中國家的廉價勞動力和原材料;

          2.便于跨國公司有效占領市場;

          3.便于跨國公司能拿到TPP框架協議下所在國所有的優惠政策;

          4.TPP框架協議下的國家不能對跨國公司進行司法管轄,一旦跨國公司與TPP框架協議下的國家或地區政府產生法律糾紛,不是有東道國的司法機構進行審理,而是由設置在紐約的ISDS(投資者-國家爭端解決機制,以下簡稱ISDS)來進行仲裁,仲裁結果即為終審結果。

          這意味著什么呢?

          意味著TPP框架協議下的參與國必須要割讓一部分國家主權(尤其是司法管轄權)。TPP框架協議并不是服務于哪一國政府,而是為推動TPP協議談判背后的跨國公司的利益服務。

          從長期目標來看,TPP將消除包括汽車、農產品、化學品及消費品在內的一萬多項產品的關稅,實現區內貿易零關稅。然而,由于12個參與國家濟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的不同,零關稅給他們的國內經濟和產業發展帶來的沖擊是不一樣的。在此前TPP框架協議的談判中,汽車業是TPP談判所涉及的重要領域。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由于美國政府把經濟重心放在玩“錢生錢”的金融投機領域,造成美國以制造業為首的實體經濟空心化,使得有著更雄厚制造業技術積累、質量更穩定、性價比更高的日本汽車公司在美國市場上表現突出。在2015年的美國汽車銷量排行中,日系車占據7個席位。因此日本汽車業對TPP協議的達成感到歡呼雀躍,而市場競爭力相對弱勢的美國汽車界卻因此極為郁悶,不僅底特律罵娘,此前多位美國議員也表示了擔憂:日本匯率操縱未能納入TPP議題,這就意味著日本汽車將繼續在美國占據價格優勢。除汽車業之外,美國的制造業企業普遍對TPP也普遍態度消極。與之相反的是,以華爾街為代表的、追求資本自由流動的美國金融業,對TPP普遍持歡迎和積極推動的態度。

          

         

          由于對美國精英群體積極推動的全球化戰略持反對態度,在此前特朗普參與競選時,就多次表態,當選后一定會廢掉TPP,把美國人的工作都奪回來。因此,筆者認為此次特朗普宣布上任后將讓美國退出TPP協定,意味著美國政府對于包括汽車業在內的本土制造業企業將采取更加明顯的地方保護主義政策。未來外國汽車公司在美國恐將面臨更多的貿易訴訟乃至制裁。類似于2008年豐田“剎車門”、2015年大眾“排放門”的事件,在美國恐怕會越來越多。

          從中國汽車業的角度來看,目前中國整車企業對美的汽車出口數量很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對中國整車企業影響不大;但從汽車零部件行業來看,此前中國貿易促進會汽車行業委員會會長王俠先生曾表示:“2014年,中國對美汽車零部件出口規模已達115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了1倍多!薄又,何患無辭。面對美國日益抬頭的地方保護主義傾向,未來中國配套零部件企業在對美出口時,恐將面臨更多的訴訟。中國配套零部件企業在對美出口時,應特別注意防范可能面臨的法律風險。
      來源:蓋世汽車
      免責聲明:焊材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聯系電話:0571-87774297。
      0571-87774297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