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年來我國農業的快速發展,我國已經逐漸成為農藥生產和使用大國,國內農藥生產企業比比皆是,但由于環保問題日益嚴重,目前整個農藥行業正在進行整頓,很多中小型企業退出市場,也有一些農藥生產企業選擇了兼并重組,這或許將成為農藥生產企業長久發展的有效方法。
我國農藥生產企業數量眾多,在工信部核準有效期內的農藥企業共1870家,其中原藥生產企業488家,制劑加工企業1175家,衛生用藥企業207家。在農業部有有效農藥登記證的企業2213家,期中有原藥登記的755家,僅登記制劑的1464家,僅登記衛生制劑的約250家。
我國現行的農藥管理政策,要求每個企業都要有滿足登記產品生產所需的獨立完整的場地,生產、檢驗、環保和安全設施、設備,每個企業都有很多低水平的生產線,專業化程度很低,產量都不大,利用率極低。大量低水平重復建設,不但造成投資浪費和生產成本增加,而且污染點、源增加。
近年來,工信部嚴格控制新的農藥企業核準,鼓勵兼并重組,但企業兼并多走集團化路子,只是工商層面的合并,即一個企業名下多處廠點,或者一個母公司下多個農藥企業,生產廠點并未明顯減少,各廠點、各公司仍然獨立并行,并未真正形成規;,集約化生產,生產條件和技術關聯性不強,專業化程度不高。
即將出臺的《農藥管理條例》允許委托加工,這樣,制劑企業就不必建設所有產品的生產線,富裕的產能可承接其他企業委托加工。有利于專業化、集約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