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天體物理是當代天文學研究的熱點之一。在X射線與伽瑪射線的天空里,從雙致密星的死亡之舞,到星系中心的特大質量黑洞,最狂暴的天體現象紛紛上演。
但是,探查極端宇宙并非易事,一般除了要進入太空來回避地球大氣的吸收之外,還要準備專門的高能光子探測器。這些高能探測器無論是工作原理還是外觀,都與常人印象中的望遠鏡相去甚遠。
光學望遠鏡是通過反射或折射來匯聚光線并成像的,就算波長拓展到紅外或射電波段,相應的儀器也還是利用反射面來聚焦天體輻射。
但是在電磁波譜的另一端,一旦跨入波長短于數十納米、單個光子能量超過數十電子伏特的極紫外區域,傳統意義的聚焦就難以為繼了。這些極紫外或X射線輻射可以直接穿透物質或被吸收,從而讓我們熟悉的折射或反射失效。
但如同石子在高速掠過水面時可以彈起一般,近乎平行于反射鏡入射(即掠射)的X射線光子也能被全反射出去。只要選擇X射線吸收率較低的材料來建造反射鏡,并合理組合鏡面形狀,即可制成X射線聚焦望遠鏡。
X射線聚焦望遠鏡最經典的布局就是下圖所示的光路,掠射光依次經過拋物面和雙曲面,抵達焦面。如果將多組鏡面組合成套筒,更能在有限的體積內有效提升望遠鏡的集光面積。圖中描繪了4層彼此嵌套的反射鏡,與美國航天局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結構相同。
致密星 超大黑洞 我們如何探測宇宙的極端一面?
當光子能量繼續增高,達到硬X射線或軟伽瑪射線的范疇時,掠射也無濟于事,我們要換用無聚焦的編碼掩模來開展觀測。
簡單說來,掩模本體由對高能光子透明與不透明的金屬掩模元交替排列而成,憑借接收端儀器上掩模元投影的位置與強度分布,即可推知輻射源的真實影像。因此在設計掩模時,關鍵就是要保證不同角度入射的光子投影結果唯一,以實現源區的準確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