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閩粵聯網工程正式開工建設,計劃于2022年建成投運。作為閩粵深化合作的重要工程、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的第二條聯網工程,閩粵聯網工程對落實國家能源安全新戰略,實現能源資源更大范圍優化配置,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具有重要意義。
兩大電網再度“牽手”
4月23日,福建省漳州市云霄縣,閩粵聯網工程開工大會順利召開。隨著現場指揮人員一聲令下,?吭谑┕がF場的挖掘機隆隆響起,連接福建和廣東的閩粵聯網工程換流站將在這里拔地而起,閩粵聯網工程正式開工。
這是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的第二次“牽手”。
第一次“牽手”可以追溯到2004年。當年6月,三峽—廣東±5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以下簡稱“三廣直流”)投產。三廣直流是“西電東送”的一部分,也是三峽輸變電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西電東送”有三條通道,其中南通道是從云南、貴州將主要為水電的電力輸往珠江三角洲。
解決南部省份廣東的缺電問題是“西電東送”的一大任務。有專jao指出,三峽水電站像位于中部的一顆心臟,包括三廣直流在內的眾多的輸電線路就像動脈,三峽的電力將通過它們向東、西、南、北四個方向輻射、送出。
有了三廣直流,廣東的缺電問題就解決了嗎?近兩年的一組數據顯示:2019年,廣東省全社會用電量6695.85億千瓦時,位居全國第1。2020年廣東省全社會用電量在經歷新冠肺yie疫情低谷后逆勢上揚,達6926.1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44%。
福建和廣東兩省同屬一次能源匱乏地區,能源自給率低。然而,閩粵兩省經濟發展快、用電需求高。因此,除了從外省送電,廣東與福建電網如果可以在末端聯網,將有利于保障兩省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提高電網供電的可靠性,提高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
2015年3月《中gong中央國務yun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9號)及配套文件陸續印發后,全國電力市場改革穩步快速推進,國家陸續成立北京、廣州等兩個分別負責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經營區域內省間電量交易的區域電力交易中心和負責省內電量交易的各省電力交易中心,為閩粵聯網創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
2016年12月,國家發改wei、能源ju印發《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明確“十三五”開工建設閩粵聯網工程。2018年9月,國家能源ju印發《國家能源ju關于加快推進一批輸變電重點工程規劃建設工作的通知》(國能發電力〔2018〕70號),將閩粵聯網工程列為國家補短板重點項目。
2019年3月,國家電網發展策劃部與南方電網戰略規劃部成立聯合工作組。聯合工作組委托國網經濟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牽頭,完成了16個擬選站址(福建13個、廣東3個)和3個擬選路徑方案的現場踏勘和技術經濟比選。
閩粵聯網工程終于在2020年收獲了一份新的時間表。2020年12月,國家發改wei正式印發《關于閩粵聯網工程核準的批復》,核準建設閩粵聯網工程。如今,閩粵聯網承擔著電量輸送以外更多未知的功能,包括優化粵港澳大灣區能源結構和布局等。
廣東省副省長孫志洋認為,閩粵聯網工程建成后,將進一步優化粵港澳大灣區與海峽西岸經濟區能源結構,提高粵港澳大灣區能源保障能力,對保障區域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福建省副省長李德金也指出,閩粵聯網工程有利于充分發揮福建省能源資源儲量優勢,是福建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舉措。
著眼于更多效益
閩粵聯網工程投資32.2億元,輸送容量200萬千瓦,計劃于2022年建成投運。工程的建設,將顯著增強閩粵兩省供電保障能力,實現兩省電網異步互聯,促進電力互補互濟、調劑余缺,應急情況下可以互為備用、相互支援。
在閩粵聯網工程的前期規劃中,聯合工作組充分考慮到了兩省電網的具體情況,確定了聯網的具體方式——直流背靠背,規劃在福建境內新建1座換流站,分別接入福建漳州東林和廣東梅州嘉應500千伏變電站。
國網經濟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輸電網規劃中心規劃一處副處長王丹告訴記者,背靠背直流工程,就是指兩個非同步運行(相同頻率但波形非同步)的交流電力系統之間的互聯。采用直流背靠背聯網,能夠提高電網可靠性和經濟性,減少系統故障時相互影響,便于運行管理。
“當福建向廣東輸送電能時,換流站先將福建電網的500千伏交流電轉換為±100千伏直流電,相當于將閩南話‘翻譯’成普通話。隨后,±100千伏直流電又轉換為廣東電網的500千伏交流電,相當于將普通話‘翻譯’成了粵語,從而實現兩大電網‘同頻共振’!蓖醯そ忉尩。
王丹介紹,由于福建電網和廣東電網的系統負荷特性、電源結構及出力特性等存在差異,電力聯網后兩省還將獲得多方面的綜合效益。
“閩粵聯網工程預計可以產生互補余缺的季節性送電效益!蓖醯づe了個例子,“4~5月份廣東電網由于區外來電不足,存在季節性供電緊張情況,而福建電網可將汛期盈余電力送往廣東;未來福建電網夏季用電高峰的供需矛盾逐漸突出,廣東電網夏季大規模接納跨省送電,加之后續本地電源建設,可將盈余電力送至福建。”
互補余缺帶來了跨流域補償效益!皬V東受入的西南水電汛期集中在7~9月,而福建受太平洋季風氣候影響,來水期早兩個月,電力盈余與調峰緊張出現月份具有互補性。閩粵聯網工程建設后,在統一協調的調度下,將具有一定的跨流域補償效益,實現兩省間季節性富余水電互濟互備,提高水能利用率!蹦戏诫娋W廣東電網公司系統運行部林建熙說。
此外,廣東和福建電網“牽手”,還能實現錯峰效益。廣東夜間經濟較福建活躍,第三產業用電負荷夜間相對較高,使得廣東和福建的用電高峰出現時段和最da負荷不同,具有錯峰效益約240萬~310萬千瓦。
閩粵聯網工程還將帶來調峰效益!案=ㄅc廣東調峰困難和盈余時段具有互補性,夏季福建調峰容量有盈余,廣東存在缺額;冬季福建調峰容量存在缺額,廣東則有盈余。工程可發揮調峰互助的作用,進一步促進清潔能源更大范圍、更高效率消納,助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蓖醯そ忉尅
閩粵聯網工程也讓福建和廣東成了能夠雪中送炭的“近鄰”。
福建與廣東均是東南沿海自然災害多發地區,但由于地理位置差異,同時受災的可能性較小!皬V東和福建電網聯網后,一旦面臨臺風、暴雨、洪災等自然災害,其中一方即可緊急支援另一方,降低雙方電網運行的安全風險,提高供電可靠性,有利于實現電力資源在更大范圍內優化配置!眹夷茉磈u監管總監李冶表示。
開啟更多“新”意
作為造福民生的重大工程,閩粵聯網工程不僅效益突出,技術創新點也不少。
“比如,閩粵聯網工程首chi在直流換流站應用有源濾波器,大容量有源濾波器能夠精準、動態地將諧波限制在換流站內,不對外界系統產生干擾!眹W經濟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設計咨詢中心變電電氣處處長于洋說。
從“被動濾波”到“主動濾波”是換流站諧波治理手段的一次重要突破,除此之外,換流站還首chi在我國背靠背工程中應用了6英寸換流閥。
應用6英寸換流閥,為工程建設帶來一系列好處!坝捎陂}粵交界地處山區,站址選擇困難,閩粵聯網工程應用了6英寸換流閥,將直流電壓等級降至±100千伏。電壓低,與直流電壓有關的設備絕緣也相應較低,設備制造難度減小,同時最小空氣凈距取值減少,節約了占地和投資。”于洋告訴記者,目前我國的6英寸換流閥制造水平成熟,能實現批量化生產,具有質量高、工期短、投資小等優勢。
閩粵聯網換流站還配置了SVG(無功補償裝置)用于事故后的電壓支撐,保障直流安全穩定運行!癝VG裝置可以提高輸電線路輸送功率,延長輸電線路電氣長度,提高系統電壓穩定性,最da的意義在于保障一個電網發生故障,不會影響到另一個電網。”于洋解釋道。
閩粵聯網工程還將采用遙感影像、數字地面模型(DEM)、全數字攝影測量系統、GPS和電網三維信息化管理平臺等新技術,優化線路路徑,節約土地資源。閩粵聯網工程投運后,將實現國產化率100%,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發展,推動中國電力行業技術的升級突破。
廣東和福建電網能夠成功“牽手”,同樣離不開管理和機制的創新。
2020年9月30日,閩粵聯網電力運營有限公司成立。該公司是由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與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分別代表國家電網、南方電網按55%和45%比例合資組建的,是2002年電力體制改革以來,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首chi成立的合資運營公司。
閩粵聯網電力運營有限公司擔負著閩粵聯網工程換流站部分的建設、運維和經營管理等相關工作。閩粵聯網電力運營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張鵬煌告訴記者:“以閩粵聯網電力運營有限公司為紐帶,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形成了良性的溝通協同機制,優勢互補,按照現代化企業的管理要求,制定了綜合管理、財務管理等制度規范,決策、管理權限界面清晰,有力保障了合資公司依法合規運營!
閩粵聯網電力運營有限公司開啟了新的經營管理機制,建立了新的業主項目部,明確了工程建設管理的新模式!霸诟=ㄕ闹莨╇姽痉e極有效的屬地zhi撐下,閩粵聯網電力運營有限公司全mian完成了工程征地任務、優化農轉用辦理周期、高效完成手續辦理,最終實現了工程的順利開工!睆堸i煌表示。
銀線連閩粵,幸福千萬家?梢灶A見,閩粵聯網工程投運后,將進一步加強兩大電網間的聯系,顯著增強閩粵兩省供電保障能力,并實現更大范圍內電力資源靈活交易和優化配置,為人們的用能生活帶來更多綠色和便利。
原標題:聯通閩粵,這次“牽手”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