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條由焊芯及藥皮兩部分構成。焊條是在金屬焊芯外將涂料(藥皮)均勻、向心地壓涂在焊芯上。焊條種類不同,焊芯也不同。焊芯即焊條的金屬芯,為了保證焊縫的質量與性能,對焊芯中各金屬元素的含量都有嚴格的規定,特別是對有害雜質(如硫、磷等)的含量,應有嚴格的限制,優于母材。
瀘州HT-103鎳基焊條
三種試驗鋼均采用兩階段軋制,兩階段開軋溫度為900℃,終軋溫度為830℃,軋后以冷速75.5℃/s冷卻至670℃,空冷8s后,立刻快速冷卻至200℃左右。三種成分的控軋控冷工藝相同,熱軋后截取拉伸試樣檢測力學性能。采用低終軋溫度以及軋后三段式冷卻工藝,C-Mn鋼、添加Nb-Ti鋼和添加Nb-Ti-Cr鋼均可得到鐵素體和馬氏體雙相組織。C-Mn鋼抗拉強度高于580MPa,Nb-Ti鋼和Nb-Ti-Cr鋼抗拉強度超過700MPa,伸長率均高于20%,屈強比低于0.7。
沒有藥皮的光桿焊條是不能進行電弧焊接的。這是因為電弧穩定性很差,飛濺很大,焊縫成形不好。經過長期實踐,逐漸發現在焊芯外面涂上某些礦物原料(即焊條藥皮),焊條性能得到很大改善
瀘州HT-103鎳基焊條
A1N粒于的析出既受不同溫度下奧氏體(或鐵素體)中鋁、氮原子溶解度的限制,又受鋁氮原子擴散所控制,不論是在奧氏體相區,還是鐵素體相區,都存在AlN相析出的峰值溫度。有研究表明7~75℃和1~15℃分別為鐵素體和奧氏體中A1N相析出“峰值”溫度。但由于鋁、氮原子在鐵素體中比奧氏體中溶解度小得多及擴散能也小,鐵素體相遠比奧氏體相更有利于A1N相析出。顯然,高線控冷工藝對A1N相析出十分有利,A1N相的大量析出是盤條晶粒較小的主要原因;A盤條經拉拔成鋼絲后的7~75℃退火處理時,AlN相大量彌散析出也同樣有效地了晶粒的長大,使鋼絲的晶粒尺寸仍然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