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型號:JX108214xmd茶葉搖青機 | 型號:JX108215380V烏龍茶揉捻機 |
搖青與做鮮茶青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兩者都是茶葉、鐵觀音茶葉制作茶葉工藝必需經過的十道工序之一:當青葉靜置后,根據鮮茶青的水分變情況,就可以決定是否搖青了。將水篩中的青葉倒入竹制搖青機中準備搖青。 就是用電動機讓搖青機轉動。鮮葉在搖青筒中進行碰撞、散落、磨擦運動,大部分葉緣細胞破碎和損裂,水分發生擴散和滲透,細胞間隙充水,葉硬挺,青草味揮發。作用:使葉緣細胞組織受搖青機的磨擦作用以及葉與葉之間的碰撞作用而被破壞,使茶多酚等合物與酶接觸,促進物質的轉;同時,水分也緩慢地蒸發而減少。搖青與靜置是反復多次交替進行的。其是形成茶葉品質關鍵的環節。搖青與靜置合稱做青,做青適度的標準就是所說的綠葉紅鑲邊。有關鑫明達機械、鐵觀音茶葉的詳細制作工藝
一、采摘階段1、開面:茶青停止伸長,出現駐芽,葉展開,俗稱開面。中開面4-5分成熟指葉成熟葉的一半左右。2、一把抓:不分品種、大小、老嫩、長短,一次采光,而且手法不對,梗葉受損傷。3、茶青:從茶樹采摘下來到炒青這一段時間的完整芽葉,都稱為茶青。4、露水青、早青、午青、晚青:以不同的采摘時間區分,早晨采摘帶露水的茶青和露水青,上午采的為早青,中午到傍晚采的為午青,傍晚以后采回的是晚青。5、濕青:露富水分的茶青。6、路青:從采青至驗收、運輸過程中,滯留時間久,茶青擠壓、郁悶、發熱而萎軟的茶青。7、傷手、傷、傷青:茶青在采摘、裝、保管過程中,斷裂、折疊、擠壓而產生梗葉受傷。該類茶青鮮靈性降低,受傷處提早發生不正常紅變,影響行水。8、流汗:茶青堆積發熱,水分散發增快,水汽積累在葉層間,在葉面上出現濕潤狀,茶青質量降低。二、做青階段1、開青:曬青中使用的一種手工操作方法,用雙手握著籬緣,在有節奏的旋轉搖動中,使茶青在籬面逐漸移動,均勻薄攤籬面,曬青程序均勻一致。次搖青也稱為開青,含有開始搖青的意思,與上述開青意思不同。2、傷日青、死青:因烈日暴曬中,在熱埕曬青,茶青翻動不及時或手法不對,帶水濕曬青,茶青灼傷、蒸傷,都會產生紅蒂、紅脈、紅葉現象,稱為傷日青,傷青,整葉紅變的稱為死青或紅條。3、消、皺:閩南方言,含有水分不飽滿的意思。即葉面失去光澤,梗皮稍皺狀,以形容水分散失程度。消程序重些,皺和諧輕些。4、走水、行水:指茶青中水分由梗--葉蒂--葉脈--葉肉的擴散,輸導運動和細胞質間水分的滲透運動。只有在茶青保持完整性和鮮靈性的情況下,茶青才能產生行水運動。第三次、第四次搖青后的涼青中,由于行水,葉子向后背略翹,成淺弧狀,稱湯匙狀,是行水充分的體現。5、撥水:在沒有搖青或搖青不足的情況下,茶青細胞進行快速的呼吸作用,伴隨著水分大量散失和呼吸基質的快速消耗,造成茶青的缺水,以及內含物少,葉面呈現暗綠色,也導致成茶條過輕飄、香氣低悶、滋味淡薄、品質低。撥水常因第三、四次搖青不足或不及時而產生。6、軟青、倦青:意思和行水相似,但程度較輕,茶青呈萎軟狀。從采青開始至炒青前均可產生,影響做青,品質降低。7、發酵:其字義是指微生物的作用,而制茶中的質量變,是酶促氧作用,二者意義各不相同。但由于習慣,暫為使用。即指的是茶青的紅變和品質形成過程。8、搖活:搖青達到一定程度后,葉面呈現硬挺狀態,青味發揮,轉入行水狀態。9、青力:指茶青的鮮靈度。梗葉完整,葉蒂和葉脈青鮮,葉面有綠色光澤,紅變處鮮艷,發酵正常則各青力充足。10、拉篩、甩篩、傷篩:指茶青在搖青中由于不正常操作方法而損傷,產生紅蒂、紅脈和不正常紅葉。茶表在茶篩底來回摩擦稱拉篩,在茶篩中不規則甩動稱甩篩。茶青在搖青筒中摔動散落而受傷和傷篩。11、接篩:每一次搖青的間隔時間較短,前一次涼青達到適度后立即開始后一次搖青。12、大水冇、青空冇:冇,俗語,指條過輕飄、中間疏散不緊實。含水量多的雨青,在氣候陰濕情況下,水分散失慢,但細胞呼吸仍長時間地消耗內含物造成水多物少,而且發酵不點頭。成茶條索輕冇、青綠色,帶青草氣味和水悶味,滋味淡澀,葉底綠色,不軟伏。13、消水冇、青冇、紅冇:搖青不足、茶青消水多,而紅點不明,成茶條輕冇帶有綠色、滋味稍淡的稱青冇;搖青后段由于氣候轉暖、大風吹和不用時搖青等因素,致使發酵提早和過度,又沒有及時炒制,水分散失過多,也會產生輕冇現象,稱紅冇。14、焦尾、紅芽:搖青時間太長,茶青已紅變的嫩葉葉尖干焦卷曲稱焦尾。老嫩混雜的茶青,嫩葉的細梗易于折傷,不能行水,上段芽葉呈褐紅色的紅變稱紅芽。15、葉消梗未消:是水分散發不正常的表現。傷蒂傷脈的茶青,水分不能從梗擴散到葉肉,葉散水多,紅變快,但梗中水分仍充足,影響了香氣和滋味。在氣候突然轉為高溫干燥時,葉面水分散失快,梗中水分輸送慢,也會產生葉消梗未消。半夜茶青受干燥的風突然襲吹,葉面泛紅,呈青香嚓嚓聲,俗稱寒死,也屬于此類型。16、梗消葉未消:大多發生在后一次搖青。經搖青后,梗葉水分已輸到葉片,但由于氣溫低、相對濕度大,葉片水分散失慢,仍帶綠光,水分充足。應采用薄攤促散水或加溫降濕促散水等措施。此類茶青,炒制后影響香氣和滋味。三、炒青階段1、浸濕狀泛紅:炒青時,鍋溫低、不均勻,或投葉量大多,葉在鍋中受熱升溫慢,滯留時間長,致命部分茶青繼續迅速地在鍋中發酵,產生泛紅,不僅擴大葉緣紅度,而且葉中還呈現多種不規則的水浸濕狀的褐紅斑。2、焦粉濁:茶青焦灼,尤其是葉尖葉緣為焦灼,成為細粉,揉捻時卷入茶條中。沖泡時,茶湯有混濁的焦粉。四、揉、焙階段1、水索:俗語,即指導揉捻后的茶坯,初烘稱為烘水索。沒有及時烘焙和積索、膠索。積索或膠索茶坯轉暗褐色,成茶湯色泛紅。2、干揉:烘焙失水太多,包揉時茶坯在茶巾中摩擦增大,斷碎條和粉末增多,色澤渾白色。3、困巾:茶坯在包揉巾、袋中滯留時間長,不通氣散熱,梗葉泛紅,有輕微的發餿現象,影響茶葉品質。4、皺節:茶坯包揉時的搓壓動作,使葉、梗形成螺狀皺紋或結節。5、蜻蜓頭:茶坯在包揉時,葉片卷成緊結的圓條狀,葉蒂由于肥厚而不卷曲,因而在葉柄軟部產生彎曲,欲稱蜻蜓頭。一般是鐵觀音等葉張肥厚品種和手工精細包揉才能形成。6、明火、暗火:木炭燃燒可看到的火苗稱明火,反之火溫適宜稱暗火。7、紅面:干燥工序中,火溫高或火候過度,茶葉色澤泛紅,帶火味。8、靠火條:烘焙中,火溫高或翻拌不及時、不均勻,部分苛條焦灼,成為焦條或焦紅條,沖泡時葉片不展開,都稱為靠火條。從茶青采摘到第二天上午10-12時炒青,稱為:打青炒或飽青炒第二天下午約5時炒青,稱為:回青炒第二天晚上約10時炒
一、產品用途、主要特點和主要組成
1、產品用途
本機是模仿人工包揉原理,使茶球在上下盤間反復翻轉揉動,以替人工進行烏龍茶包揉作業,使茶葉條索緊結卷曲美觀耐泡。
2、主要特點
本機上盤傳動部分的工作光桿6支,兩盤之間加高,骨架牢固,茶球直徑可達38cm。自動定時等半自動操作,成形快效果優。
3、主要組成
由機架、上、下揉盤、電動機等主要
零部件組裝而成。
二、基本參數
序號 | 項 目 | 單位 | 參數值 | ||||
1 | 外形尺寸(長寬高) | mm | 8007651235 | ||||
2 | 轉盤直徑 | mm | 730 | ||||
3 | 盤間距 | mm | 390 | ||||
4 | 下轉盤驅動電動機 | 功率 | kW | 0.75 | |||
轉速 | r/min | 1400 | |||||
工作電壓 | V | 380 | |||||
5 | 下轉盤轉速 | r/min | 7.3 | ||||
6 | 上壓盤升降驅動電動機 | 功率 | kW | 0.37 | |||
轉速 | r/min | 1400 | |||||
工作電壓 | V | 380 | |||||
三、操作說明
1、茶球制備:速包機緊袋后的茶球放入揉用袋(尺寸與腳踩用袋相似、茶球尺寸與制法參考附錄)。邊抖動邊揉壓,使其緊實成球團,擰轉茶袋,使茶袋紐結扼住茶團,隨即翻轉茶袋,用上半截茶袋將茶球再包一層打結,扎緊袋口茶球制備完成。
2、將茶球置入揉盤之間。按下升降按鈕使上盤下移,當上盤接觸茶球后,繼續下壓約2-3厘米;包揉時間長短,加壓輕重與順序,進機茶球的緊實度和含水率的適當與否均影響包揉質量,應注意摸索掌握。實踐證明,包揉效果優于同類機械。
3、全自動的設備當開關置于手動位置,包揉時間靠人工掌握,當開關置于自動位置,包揉根據茶葉包揉時間的要求;由時間繼電器設定。
4、設定時間,上揉盤自動上升,等待下一次作業。
5、機揉遍時進機茶葉含水率應比人工揉茶遍的茶葉含水率低,約相當人工包揉第二遍時含水率。
四、裝與維護
1、光桿、加壓絲桿等運動軸,每天作業前用壓桿式油槍加注40號機械油1次。
2、減速箱應加注20號柴油或其它100℃時的運動粘度為22CS以上的潤滑油。如潤滑油粘度偏小,將使蝸輪、蝸桿急速磨損而很快報廢。
3、新機使用半個月后應放空箱內存油,用柴油或煤油將箱內銅屑及雜物清洗后注入新油,以后除隨時補足油位外,每年更換新油一次。
4、各滾動軸承,使用鈣基潤滑脂,每年更換新脂一次。
5、定期檢查傳動皮帶的張緊度,一般用母指按壓三角帶,膠帶如下垂10-30毫米則張緊度適宜,否則應移動電機、重新調整。
6、每年茶季結束后,應進行一次全面拆洗和維護,更換已經損壞或已經過度磨損的零件。
五、全注意事項
1、操作時不能穿肥大寬松的衣服,衣服要緊身、并扣緊紐扣,不要穿拖鞋操,長頭發的女同志要把頭發盤起來,或戴上工作帽,以免操作時寬大的衣服或頭發被卷入傳動部件,而引起全事故。
2、本機必須有良好的接地以確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