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萬象更新。送走了行業低迷的2014,迎來充滿機遇與挑戰的2015。國家政策的實施往往都會拉動新產業的興起同時也會給舊產業帶來機遇,在2014年伴隨著“新常態”“一帶一路”等國家基建政策的到來,在鉆機、沖擊器看來2015必然充滿著機遇,面對習主席提出的“新常態”各家鉆機、沖擊器企業又是如何應對呢?
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光安認為,中國經濟的“新常態”包含幾個方面:第一,未來新常態中制造業的比重將明顯下降,服務業的比重將明顯上升;第二,消費拉動需求增長;第三,技術進步和創新成為成敗的關鍵;第四,過去若干年,中國投資在GDP中的占比在40%~50%,遠遠高于發達國家的15%~20%。如果投資比重降到30%以下,鉆機、沖擊器的總需求還會進一步下降。
2014年中國鉆機、沖擊器行業又是怎樣的一幅“新常態”?中國鉆機、沖擊器設備的開工嚴重不足,時間只有高峰期的30%左右。因此,曾光安預言,從全球來看行業形勢非常嚴峻,未來很多企業都可能被消滅,或者是自動消滅。
中國鉆機、沖擊器行業該怎樣適應當前的經濟形勢?曾光安表示,企業首先要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和產品品質。其品質不僅是指產品的“三包”質量,還包括二手機械的價值。其次還要提高品牌影響力,每一品牌都會對應不同的客戶,客戶群的穩定就是企業穩定的指數。
安徽鉆機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楊安國則將目前行業企業的轉型分成三類:第一,業務轉型。包括跨行業轉型,做產業鏈的延伸,從單純的制造商向制造加服務的一體化進展,以及與電商結合的商業模式的更新。第二,市場轉型。國際化的運營,包括鉆機、沖擊器在全球主流市場的競爭能力提升。第三,管理轉型。提升自身品牌的內涵,國際化的運營管控等。鉆機、沖擊器企業該如何渡過困境,找到出路?要用戰略去引領整個企業的發展;產品規劃是真正的核心;讓后市場成為增長點。
中國鐵建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飛香認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持續穩定發展的關鍵,其內容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加強引領或者創造市場的能力。要不斷開發新產品,引導客戶使用新裝備,以具備產品的定價權。二是提高原始創新的能力,設計個性化、定制化的產品。三是資源系統集成能力,高效、快速地把企業的供應鏈整合起來。四是全生命周期和全方位的服務能力,企業的售前、售中、售后全生命周期都要主動為客戶做服務,客戶自己想不到的服務企業要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