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山西發生的因危險品運輸車追尾事故導致起火致多人死亡的事件,又將危險品運輸這個行業推到了風口浪尖,那么究竟是何原因導致了這類事故的頻發?(鋼襯塑槽罐車)
● 跟車距離過近 突發情況容易造成事故
一些司機麻痹大意,仗著自己多年駕駛經驗,無視一些最基本的行車安全要素,為了不讓別的車輛插隊,自己與前車距離保持過近,一旦前方出現緊急情況,后車沒有足夠的安全距離來采取緊急處理措施極易造成行車事故,尤其是危險品運輸車輛,一旦發生事故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下面這個視頻就充分體現了跟車太近的危害。
● 車速過快,剎車距離超過心理預判
一般家用轎車,在車速100公里時的剎車距離約四十米左右。而重型貨車即使在空駛的情況下,車速70公里的剎車距離也已經超過四十米,重車高速行駛時,剎車距離在慣性作用下將會大幅增加,假設前方的家用車和后方的貨車都以100公里左右的時速行駛,前方轎車突然剎車,后方貨車就算及時采取緊急制動也會結結實實的撞上去。即便是同品牌的貨車由于裝載量的不同和駕駛人的操作差異,在剎車距離上也會有較大差別。
● 超載超限運輸 疲勞駕駛是危險品車輛事故頻發的主因
疲勞后繼續駕駛車輛,會感到困倦瞌睡,四肢無力,注意力不集中,判斷能力下降,甚至出現精神恍惚或瞬間記憶消失,出現動作遲誤或過早,操作停頓或修正時間不當等不安全因素,極易發生道路交通事故。
而超載車輛由于載重量大,在頻繁使用剎車,加之未能正確使用輔助制動設備后,極易造成剎車系統過載,導致剎車距離大幅增加或剎車系統失靈,由于危險品車輛的特殊性,危險品運輸車輛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很容易演變為群死群傷的重特大交通事故。
● 盤式制動優點多 應普及全車使用
盤式制動,制動力好,散熱快,不容易導剎車過熱制動力下降的現象,雖然國家強制要求危險品車輛前輪必須安裝盤式制動器,但是國內大部分的牽引車用戶有將前輪剎車解除來避免折頭現象的習慣,這一習慣直接將這一強制規定變成一紙廢文,按照目前的運輸強度來看,至少應該在危險品牽引車主車上全面裝備盤式剎車。
● 液力緩速器和發動機制動組合使用效果明顯
國家規定危險品運輸車上,除去主車剎車系統,還應加裝至少一種輔助制動系統,現在市面上流行的主要有兩種,液力緩速器和發動機制動,但由于結構特性,發動機制動只能在低速長下坡時有較好的制動效果,而液力緩速器的工作特性則是在高速行駛需要剎車時才能為車輛提供較好的制動能力,兩種產品各有優缺點,如能強制危險品車輛裝備上述兩種輔助制動裝置,低速長下坡使用發動機制動,高速行車緊急制動使用液力緩速器,兩種輔助制動裝置配合使用至少能將行車安全提升一個等級。
● 提高制動性能 ABS為卡車安全增添保險
防抱制動系統是在制動過程中,能自動控制車輛的一個或幾個車輪在其旋轉方向上滑移程度的系統。防抱制動系統即Anti-skid Brake System,簡稱ABS。當半掛列車緊急制動時,會出現折疊或甩尾現象。
而ABS的作用是防止由于制動力過大而造成的車輪抱死(尤其在光滑的路面上),從而使得全制動也能維持橫向牽引力,保證駕駛穩定性和車輛的轉向控制性以及主、掛車制動協調性的最佳效果。同時保證可利用的輪胎和路面之間的制動摩擦力以及車輛減速度和停車距離的最優化。雖然國家強制要求在危險品車輛上強制安裝ABS但是大部分車主對ABS的使用和認知還有很大的誤區,所以普及程度和使用情況并不理想。
● 車隊管理系統 實時監控防范于未然
車隊管理系統起源于上世紀80年代的歐洲,隨著歐洲高速路網的普及和物流業的不斷發展,如何提高車輛的使用率,和安全行駛,顯得尤為重要。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車隊管理系統應運而生。 車隊管理系統整合了車輛數據記錄,衛星定位,數據通信,超速報警,車輛限速等功能,為運營商提供車輛及駕駛員的管理方法,為管理機構提供車輛安全運營監督管理信息。
本文由http://www.clwcsc.com/轉載與http://www.360che.com/driver/140312/30065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