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公路要求養護作業快速、安全、優質、低耗,為道路使用者提供舒適、完善的服務功能;社會文明的進步也要求公路養護以機械化逐步取代人工作業,盡可能改善養護工人的作業條件,降低勞動強度。而養護機械化是提高公路養護作業質量、速度和效率的最重要手段,是實現傳統養護方式向現代養護方式轉變的物質基礎。因而改革公路 養護組織形式,加快養護機械化進程,是公路事業發展的客觀要求。
關鍵詞:農村公路 養護機械化
一、實現養護機械化存在的問題
1、目前的養護市場模式也不適宜配置。
公路養護事業明顯帶有社會服務行業的自身特點,使得目前的養護市場并沒有實現完全的市場化運作,即使養護單位配置了成本較高的現代化養護機械卻并不能做到跨區域養護合同作業,作業面狹窄,工作量有限,單位回收機械成本及獲利不容易短時間實現,養護市場還沒有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化運作,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養護機械化的發 展。
2、管理者積極性不高。
公路體制改革在深化,但決策者在考慮設備配置時第一要素是占養護資金比例情況。其次,設備在使用過程中的燃油費和日常維修費及折舊費,使用者便有“機吃路”的感覺。就導致管理者對養護機械的添置積極性不高,直接導致的結果是沒有養護機械設備的流動發展,缺乏養護機械化發展的后勁。
3、沒有“好”的配置。
目前的養護機械化市場,俗話說,好的配不起,差的不想要;當前市面上的比較實用且使用效果明顯的養護機械有,但是購置的成本也是昂貴的,購置成套的大型綜合機械就更困難。購置單一的機械解決不了日常的養護工作,一些成本低的機械使用效果不佳,且易磨損的部件更換費用較大,維護及折舊的費用較高。
4、養護人員技術低。
目前,大部分的一線養護工人存在文化知識局限,年齡結構偏大,技術面單一的特點,接受新技術新理論的程度較低,即使是購置了現代化機械,職工暫時沒有能力水平去操作和保養,實現養護作業的機械化,對養護職工駕駛、操作及安全等綜合能力方面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探索機械化養護新路子
1、調動一線工人積極性,自主開發實用性小型機械。在日常養護工作過程中,注重提高工人的積極性,一線的養護工人根據自身工作的實際和長期實踐經驗的累積,自主研制小型專業機械。應加強這些小型機械的推廣使用,即可以節約資源,也提高了養護效益,還將產生較為廣泛的社會效益。轉變觀念,建立長效機制
2、首先決策者和管理者摒棄機械設備的“輔助性”思維,用全新的設備經營理念指導養護生產。
不能用膚淺的擠占養護經費及“機吃路”的養護概念去看待機械化養護的理念,應該認識到養護單位的長足發展必須依靠機械化養護的實現程度,只有實現了機械化養護,才能實現規;I化的養護,才有可能實現培育一流的養護質量
3、宏觀調控統籌安排。
結合自身特點發展養護機械化針對投入大型養護機械使用率低,閑置情況較為普遍,成本回收低等方面的因素,養護單位進行大型養護機械化的配置選擇方面,上級管理單位在對大型成本高的養護機械方面應給予政策方面的指導及激勵。特別是養護單位不能一轟而上,茫目購置,而應考慮全局,統籌安排,各養護單位根據自身資金以及掌握先進技術能力去選擇配置不同類型養護機械,逐漸能夠形成跨區域、專業化、聯合養護作業的局面,通過對養護單位專業化和機械化養護方面的培養,通過市場化運作的手段,逐漸形成上規模的大型的專業化養護單位。
4、建立科學的養護檢查考核體系,以最終的考核目標來引導行業行為。
根據現行規范和評定標準為依據,加強對養護質量、養護效率、養護安全等方面的考核,特別是通過對養護作業臺班定額、養護合同及招投標工作方面,充分體現出機械化養護和人工養護的差異,體現對機械化養護的導向,增加養護單位對養護機械化投入的積極性。設定有效的獎罰體系,按照獎罰適當和注重長遠的要求,修改和完善“質保金”、“缺陷經費扣減”、“信譽考績”等獎罰制度來激勵養護單位對機械化養護的積極性,明確高質量的養護更依賴于養護機械化的實現程度。
5、組織人員培訓,為養護機械化發展提供保障。
實行機械化養護是大勢所趨,也是社會化高度發展的必然結果,隨著養護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和推行,對相關的養護人員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養護新機械、新技術的不斷推廣應用,需要對相關技術人員組織專門的理論學習和實踐培訓,最短時間適應情況,從而達到良好的機械化養護效果。
三、結論
1、在公路養護機械化方面,按照“先小型后大型、先專業后成套”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規;,專業化的現代機械化養護,積極應用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等技術,提高農村公路養護水平,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逐步提高養護單位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2、上級主管部門對公路養護機械化的發展應有政策性的激勵,形成行政干預和市場手段相結合的政策體系,對在養護招標管理、養護合同執行、養護目標考核以及單位信譽考績方面充分體現出機械化養護和人工養護的差異,體現出對機械化養護的政策性導向,形成“自身發展為主、政府引導扶持為輔”的思路,推進養護機械化穩步、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