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系統是每個學校不可缺少的基礎設施之一,盡管近幾年來視頻技術和網絡技術在飛速的發展,但廣播系統仍以它的實用性、經濟性、便捷性被各類學校所應用。
2010年,對于教育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教育改革綱要》頒布、這一年國內多家教育機構上市、這一年高校自主招生流行“抱團”、這一年學校幼兒園都將由專業保安負責安保、“十一五”的完美收官,這些教育重大事件也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鋪就了星光大道。相比之下,對促進學生高校學習切身相關的數字化校園的建設方面成為本年度最長足發展的教改措施下的力作。
教育信息化是目前各國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優秀教育資源共享、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也明確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于數字化校園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凸顯重要性,利用信息技術支持自主學習成為必然發展趨向,所以數字化小于投入機制改革勢在必行。
校園網建設:無線校園網成發展趨勢
校園網是為學校師生提供教學、科研和綜合信息服務的寬帶多媒體網絡。首先,校園網應為學校教學、科研提供先進的信息化教學環境。這就要求:校園網是一個寬帶、具有交互功能和專業性很強的局域網絡。多媒體教學軟件開發平臺、多媒體演示教室、教師備課系統、電子閱覽室以及教學、考試資料庫等,都可以在該網絡上運行。
在我國,近年來校園網建設發展迅速,到目前為止僅在我國中小學就有近6000所學校建設了校園網。他們為我國中小學內部實現教育的資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協同工作提供了較好的范例。然而,隨著我國各地校園網數量的迅速增加,校園網之間如何實現教育的資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協同工作的要求越來越強烈。
無線網絡,也就是利用無線電波而非線纜來實現與計算機設備位置無關的網絡數據傳送的系統,是現代數據通信系統發展的一大方向。目前,無線網絡的發展速度,無線技術也越來越先進和完善,無線網絡已經在眾多領域得到很好的發揮和運用,包括醫療、制造、教育、企業等都有無限網絡很好的案例存在。
高校建設無線網的需求主要來自網絡教育的需求、端口數量限制、分校區質檢的網絡連接、移動教育等方面,特別是網絡教育的需求快速增長,更加促進了無線校園網的普及。
校園物聯網的教育應用
將三種基本應用模式和具體的情境和內容相結合,物聯網在教育中的應用大概可以分成下面幾個領域,在不同領域中有不同的應用案例:
1.信息化教學
利用物聯網建立泛在學習環境。可以利用智能標簽識別需要學習的對象,并且根據學生的學習行為記錄,調整學習內容。這是對傳統課堂和虛擬實驗的拓展,在空間上和交互環節上,通過實地考察和實踐,增強學生的體驗。例如生物課的實踐性教學中需要學生識別校園內的各種植物,可以為每類植物粘貼帶有二維碼的標簽,學生在室外尋找到這些植物后,除了可以知道植物的名字,還可以用手機識別二維碼從教學平臺上獲得相關植物的擴展內容。
2.教育管理
物聯網在教育管理中可以用于人員考勤、圖書管理、設備管理等方面。例如帶有RFID標簽的學生證可以監控學生進出各個教學設施的情況,以及行動路線。又如將RFID用于圖書管理,可通過RFID標簽可方便地找到圖書,并且可以在借閱圖書的時候方便地獲取圖書信息而不用把書一本一本拿出來掃描。將物聯網技術用于實驗設備管理可以方便地跟蹤設備的位置和使用狀態,方便管理。
3.智慧校園
智能化教學環境,控制物聯網在校園內還可用于校內交通管理、車輛管理、校園安全、師生健康、智能建筑、學生生活服務等領域。例如,在教室里安裝光線傳感器和控制器,根據光線強度和學生的位置,調整教室內的光照度?刂破饕部梢院屯队皟x和窗簾導軌等設備整合,根據投影工作狀態決定是否關上窗簾,降低燈光亮度。又如對校內有安全隱患的地區安裝攝像頭和紅外傳感器,實現安全監控和自動報警等。
毫無疑問,物聯網會帶來相當的便利和巨大的市場,同時也面臨著許多挑戰。其一,物聯網的技術標準尚不完整。關于泛在網的技術標準、關于設備和傳感器的通信接口標準等是影響物聯網發展的挑戰之一。其二、由于物聯網可跟蹤和記錄用戶的活動、行為、習慣和偏好,對個人隱私和信息安全的保護顯得非常重要,普及物聯網要加快信息安全立法進度,完善信息安全法律體系是保障信息安全的根本。其三、物聯網的基礎設施和管理機制尚不完備。傳感器如何布置,如何維護,如何管理,如何形成網絡,如何使用都是很大的問題。最后,物聯網目前還處于早期階段,前景模糊,還需要可持續的商業模式,以吸引更多的產業進入該領域,促進其進一步發展。從長遠來看,物聯網應用前景相當廣闊。作為新興戰略性產業的代表,物聯網的出現將會促進教育信息化的進一步發展,帶來更多的創新應用和服務,引起教學模式和管理模式的變革,最終將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有利于教育質量的提高。
不平凡之年 監控系統為校園安防保駕護航
2010年,隨著和諧與發展的主題不斷深入人心,校園監控得到了各類學校以及各級教育主管機構越來越多的重視,從以保護師生安全為目的的平安校園,到以提升監考效率為目的的網上巡考,校園監控正在延伸到教學、管理、安全防范等各個層面。
而隨著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不斷深入,全國高校以及中小學;A通信設施的廣泛普及,各類職業學校、民辦學校和幼兒園基礎通信設施的投入增長,今天的校園監控已經進入了網絡化監控時代。
但是對于平安校園而言,最重要的,應當是通過視頻監控、報警等手段對突發安全事故起到有效的防范,以將事故帶來的損害降低到最弱,只有這樣,平安校園才是有意義的。在相關校園安防設備的調查中我們看到,國內外品牌在中國監視器市場的激烈競爭之下,所占份額相差并不大,國產品牌占60%,國外品牌占40%。據了解,國外品牌監視器雖然在銷售量上處于劣勢,但由于其價格相對較高,因此在整體銷售額上與國產品牌的差距并不顯大。“國產品牌以較高的性價比獲得了市場的青睞,而國外品牌則由于多為搭配其整個系統。
校園廣播的長足發展
廣播系統是每個學校不可缺少的基礎設施之一,盡管近幾年來視頻技術和網絡技術在飛速的發展,但廣播系統仍以它的實用性、經濟性、便捷性被各類學校所應用。
智能廣播是隨著網絡、計算機、通訊技術的發展,用戶對廣播系統功能需求的不斷增加而出現的產品。智能廣播系統就是利用現代計算機、通訊、網絡等技術,以傳統的廣播系統為基礎,根據用戶對廣播系統功能的要求,由計算機來控制、管理、播放的廣播系統。
綜合過去學校對廣播控制的方式,和現行學校廣播系統應用到語音教學、教學管理的需求,學校對廣播系統的控制智能化主要有以下二大需求:一是分區控制,在同一時刻對一個區域或幾個區域進行廣播,如開家長會對某一年級播出校長講話,午餐時間對宿舍和食堂、宿舍等播放背景音樂,課間操對操場播放廣播體操等。二是可尋址控制(對特定廣播點的控制):在同一時刻對任意的一個點或幾個點進行廣播,如上課時對某幾個教室播放英語聽力教學磁帶,對某幾個辦公室播放通知,對某個宿舍廣播找人。可尋址廣播解決的一個主要需求是當學校(特別是中小學)招生發生變化時,引起教室變動后,不能再按年級進行分區廣播的問題,因為分區廣播是物理分區,建成后就不能改變了,除非重新布線,實現可尋址廣播后,無論教室怎樣變化,學校都可以根據需求通過計算機軟件控制對年級、班級進行廣播。
轉自:http://bjhxkt.com